离职后工资的发放时间主要 取决于当地的法律规定和公司的具体操作。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5天内: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同时结清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一个月内: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离职后最晚多久发工资,但实践中一般要求在离职后一个月内支付工资。
离职当天或当月发薪日:有些公司会在员工离职当天当面结清工资,或者将离职当月的工资与正常工资发放日一起发放。
特殊情况:如果遇到节假日或休息日,工资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建议
确认合同条款:首先,劳动者应确认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发放时间的具体条款。
及时沟通:如果用人单位未能在规定的15天内或一个月内支付工资,劳动者应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了解原因并催促支付。
法律咨询:如果沟通无果,劳动者可以咨询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律师,寻求法律帮助。
综上所述,离职后工资的发放时间一般应在15日内或一个月内,具体时间取决于当地法律规定和公司的具体操作。劳动者应了解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2018年,郑某入职江苏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双方于2020年、2023年两次续订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劳动合同续订时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24年2月,公司在郑某哺乳期内,以其工作表现与入职时主动上报的工作履历和工作能力不相符为由,解除了与郑某之间的劳动关系。郑某对此不予认可,诉至法院要求
2025-04-18 11:22:00原标题:人社部、最高法明确法律适用标准不得变相调岗降低孕期女职工待遇主体不适格的竞业限制协议不具有约束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16日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聚焦社会保险、竞业限制等问题,重点明确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孕期女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养老
2025-04-17 07:54:0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部署,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独特优势和司法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有效指导裁审实践,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
2025-04-16 22:25:00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回应社会关切、规范法律适用、统一裁审标准,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案例聚焦社会保险、竞业限制等问题,重点明确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孕期女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应当补足抚恤金差额、主体不适格的竞业
2025-04-16 10:07:0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月3日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5年4月1日)。数据显示,目前有21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100元及以上,有8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300元。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以来,已有多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4月1日起,福建省上调最低
2025-04-07 1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