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射阳:向海图强,“蓝色引擎”动力澎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9:58:00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作为全省海域面积最大的县份,射阳依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射阳牢固树立“全县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的理念,全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从向海洋要粮食、要能源、要产业,到加快构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射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蓝色动力”。

深耕蓝海

绿色产业扬帆起航

春风和煦,射阳沿海滩涂上,一座座风电机组如长龙列阵,气势非凡。不远处,远景能源、中车时代新材、长风海工等近30家龙头企业聚链成群、蓬勃发展。这里是射阳“向海图强”的主战场,也是“逐绿而兴”的主阵地。

“从2019年全县新能源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到如今朝着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目标迈进,全县新能源产业实现链条更全、技术更新、能级更高三大跨越。”射阳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链条更全意味着产业生态圈的加速形成。从叶片、塔筒等关键部件到智慧运维平台、检测认证机构,产业要素加速集聚,“研发在射阳、制造在射阳、服务在射阳”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技术更新标志着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跃升。从大兆瓦风机轴承、碳纤维叶片等“卡脖子”技术难题相继被攻克,到全球首台20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全国首台“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风机等惊艳亮相,自主创新赋能“射阳制造”从“跟跑”变“领跑”。

——能级更高彰显了在全球能源舞台的崭新地位。从大型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实施,到全球合作伙伴网络的广泛建立,射阳风电产业正稳步扬帆,驶向成为世界风电产业新高地的壮阔航程。

风力发电设备体积庞大,对运输环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极高要求。盐城港射阳港区打造万吨级、3.5万吨级大件专用码头。盐城港射阳港区相关负责人说,针对风电设备运输的特殊需求,我们提供从叶片进场、落场、装卸指挥到船舶进出港等全流程、一站式的专业服务。

绿能涌动,优势叠加。随着绿色集群欣欣向荣,一场更为深刻的绿色革命在这里展开。

“凭借多年来在风电装备行业的领先优势和技术沉淀,我们以建设长三角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区为目标,积极推进‘能源降碳、产业零碳、生态固碳’三大任务。”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绿智赋能

海洋渔业活力奔涌

春信至,浪潮涌。黄沙港畔、千帆林立,开海归来鱼满舱;起鱼收网、“生态”护航,万顷塘口风光好……

从“靠天吃饭”,到如今智慧化捕捞、生态化养殖,随着绿色转型嵌入海洋渔业生产全过程,传统渔业正迎来华丽转身,“蓝色引擎”澎湃动能加速释放。

智能制冰厂的节能曲线、岸基加油点的碳排放数据、“一卡通”系统节省的30%渔船能耗……作为全国首座全自动化渔业码头,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二期)码头拥有16座突堤码头,并配备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日产500吨的国内最大制冰厂及岸基型水上加油点,实现就地加水、加冰、加油“一卡通”服务。今年年底,这里将实现泊船2000艘,为射阳海洋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射阳在书写“蓝绿”文章的笔触中尽显千姿百态。位于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3.5万亩沿海生态育苗基地内,成群连片的规模化养殖池星罗棋布。在这里,每一粒蟹卵的孵化都遵循生态法则,每一方养殖池都装有“智慧大脑”。

“我们配备‘四池三坝’尾水处理系统,让尾水经过水生植物的降解完成净化。”在盐碱地生态渔业基地,负责人自豪地介绍着基地的标准化池塘、水产品检测中心等功能区,以及构建的25个淡水水产业健康养殖技术企业标准体系。

日前,走进位于黄沙港镇的盐城市怡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箱箱加工完成的海产品分拣完成后,被装入冷链物流车。“公司新引进螺旋速冻机、复冻机等先进设备,运用低温速冻技术,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公司总经理潘海艳说,今年还将新增海上加工船项目,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有效提升产能。

据悉,目前射阳有水产品深加工企业30多家,“鱼味一品”“鹤乡味”“鲜怡”等自有品牌美名远扬,年产值可达20亿元。

“我们将持续推动海洋渔业智慧化、生态化转型,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射阳的‘渔’文章越写越精彩。”射阳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保护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春风拂过百里滩涂,盐蒿与芦苇在潮汐韵律中摇曳生姿。射阳107.8公里海岸线上,生态修复工程正将昔日的互花米草入侵区改造成立体生态屏障。

2024年完成海洋生态保护修复890公顷、退渔还湿305公顷、海岸线修复16.9公里;空气优良率保持全省前列;国省考断面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海岸带保护修复项目的持续推进,更是湿地碳汇交易、蓝碳经济等创新机制的实践成果。

在射阳生态环境保护联勤工作站的电子大屏上,23个水质监测浮标正将实时数据汇成蓝色脉络,这是全市首家集环境执法、生态修复、应急响应于一体的“生态哨所”。工作人员轻点触屏,无人机巡航画面中,滩涂湿地与风电场构成的生态图景尽收眼底。

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精心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在日月岛康养旅游度假区,光伏步道与苍翠林海交织成零碳能源景观带,智慧导览系统实时显示着园区碳足迹数据——这里去年捧回长三角首个“零碳景区”认证。不远处的黄沙港畔,“渔家歌谣”民宿里,游客伴着海浪声体验织网技艺。这个以“渔歌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民宿,以渔旅融合的低碳发展模式,折射出现代渔村的绿色新生。

海风送来渔港汽笛声,滩涂上的碱蓬草正将生态修复的成果晕染成片片绯红。“我们正以‘百里廊道’为轴,串联湿地碳汇交易、零碳旅游开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大创新机制,推动‘生态资源’形成‘生态产业’、支撑‘生态富民’。”射阳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蓝色”增长极

靠海吃海,这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射阳崛起蝶变的优势。依海而生的射阳,在海洋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奋勇疾驰,着力打造“蓝色”增长极。

从新能源产业产值破百亿到向着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目标迈进,射阳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如破竹、加速崛起,链条更全、技术更新、能级更高,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在全球新能源产业舞台上崭露头角。

发展海洋渔业,射阳基础好、潜力大。射阳着力培育集种苗繁育、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渔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打造智慧渔业、生态渔业、现代渔业,走出一条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发展蓝色经济的同时,射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举措,海洋生态系统日渐向好,也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一波又一波的红利。撰稿丨杨磊 陈鹏飞 周蓉蓉 杨兰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