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隐形门把手不能再放肆“隐形”,智能汽车不能割裂传统习惯|热财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0:15:00    

近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引发业界对隐形门把手这一设计的重新审视。作为新能源车的标志性设计之一,隐形门把手既代表了汽车工业对科技美学的追求,也因潜在的安全隐患而备受争议。

这一技术标准的修订,不仅关乎行业设计风向的转变,更折射出汽车产业在创新与安全之间的永恒博弈。联系之前的关于“智能驾驶”的用语限制,可见国家出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对于汽车智能化有了更多的约束。

隐形门把手的兴起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密不可分。2012年,特斯拉Model S首次大规模采用这一设计,将门把手隐藏于车身之内,仅在感应到钥匙靠近时自动弹出。这种极简主义的设计语言迅速成为新能源车的"标配",无数的国产新势力纷纷效仿。

从技术角度看,隐形门把手绝非单纯的审美选择。研究表明,传统外露式门把手会使车辆风阻系数增加约0.01-0.03,而采用隐藏式设计可有效降低风阻。对于续航里程敏感的新能源车而言,这意味着在高速工况下可能获得5-10公里的额外续航。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设计实现了车身侧面的无缝流线,使整车风阻系数普遍降至0.23以下,媲美超级跑车的空气动力学表现。

在用户体验层面,隐形门把手创造了独特的科技仪式感。当车主携带钥匙靠近时,门把手自动弹出的过程,构成了人车交互的第一个"触点"。这种充满未来感的交互方式,成为新能源车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显性符号。有市场调研显示,72%的消费者将隐形门把手视为"高科技配置"的重要指标。

然而,隐藏式车门把手怎么开?有按压的,有触控或感应的,还有自动弹出的,分为“杠杆式”和“电控弹出式”。对于传统用车人士来说,的确需要适应。

更重要的是,这种追求极致的设计正在遭遇安全性的严峻挑战。2023年河南暴雨灾害中,多辆配备隐形门把手的车辆因电路短路导致车门无法应急开启,延误了乘员逃生时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测试表明,在-30℃的极寒环境下,约23%的隐形门把手会出现冻僵失效。而在40℃高温暴晒后,部分车型的弹出机构故障率高达15%。

因此,本次工信部要求拟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欧盟法规也要求所有车门必对隐形门把手实施必要规范,须能在断电状态下通过机械方式开启。

短期来看,车企将面临设计变更成本。但长远观之,这种调整有助于避免因安全事故导致的品牌声誉损失。特斯拉在2021年已开始为Model 3/Y加装内部机械应急拉手,正是预判到监管趋势的未雨绸缪。"电子+机械"的双模设计既保留了科技感,又满足了安全冗余,或将成为行业折中方案。

可见,新能源汽车设计正在经历从"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与功能共生"的范式转换。新能源时代的产品创新不能止于表面炫技,而需建立更完善的安全验证体系。任何可能带来安全隐患、认知障碍和拯救难度的设计,都是要得到严格限制的。相反,只要新技术能解决的问题,也不必非要停留在原始状态才叫安全,比如手摇车窗也是不能因为安全稳定而逆向取代电控车窗的。

文|记者 戚耀琪

相关文章